致中医药专业学子们
2024-01-24 17:22:21
  • 0
  • 0
  • 0

致中医药专业学子们

作为从事中医药学习工作40年现已退休的长者,也是目前唯一能在治疗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方面达到“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人,本来已隐居多年;但看到最近几年心血管疾病井喷式的爆发,而很多医者却在各种自媒体上沿用错误的认识忽悠,出于责任感、使命感在我的微博上呼吁一年,没有能唤醒他们。不得已在各个中医药院校的超话、论坛上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新的一代学生能认识到目前中医药界存在的问题,真正成为中医药继承发展者!

为让大家相信我有资格与一起讨论问题,治疗效果:能迅速改善冠心病症状,15--30天血脂血糖基本恢复正常,一个月动脉粥样硬化脂质斑块能减退25%。更为详细的数据与观点可以看看【https://weibo.com/u/5562582701】,这些数据都是对大量病人治疗后统计分析得出。前段时间一个小朋友给她妈妈使用验证,结果与公布的数据一致。不要说在中国范围,就是在世界上,也没有人能达到上面效果。

希望与有兴趣的同学们一起讨论中医药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如何才能更好的继承与发展中医药?

首先看看现在教科书中几个中医药的基础概念错误问题,只有知道哪里出现错误才能改正后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第一,时辰的认识

时辰是一天时间段划分方法,日中为午;这是定时辰的关键点,确定正午时以后,再向前向后推算其他时辰。有了正确的时辰,在讨论中医药特别是子午流注的时候,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看看教科书上如何将时辰与经络脏腑对应的?

将时辰与北京时间直接机械的对应起来,这是非常严重的错误。不要说中国横跨5个时区,即使是郑州、武汉一线,正午时也落后北京时间12点差不多30分钟。再向西到贵阳、成都、重庆一带则大约落后1小时左右。

第二,阴阳问题

周易中关于阴阳认识是“一阴一阳之谓道”;道德经中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于是延伸出的“物物一太极”,不正是邵雍的“一物从来有一身,一身还有一乾坤”吗?这种认识在研究生命科学的时候尤为重要。-------人体是生命,细胞是生命,细胞是人体生命中的生命。这本是事实,现代科学、逻辑学却不能解释。

阴阳是对事与物根本属性的认识,派生出的八卦六十四卦则是用于事与物的周期性研究方法,可以用于纵向的时间周期与横向的空间周期研究。

教科书上却将阴阳说成“朴素的辩证法”,要知道辩证法不过是欧洲众多哲学分支中的一个小分支而已;这种贬低中国哲学核心概念的做法着实可恶。

第三,五行问题

在易冒中对五行的解释非常清楚,五行者,五类也;五类者,象而类之也。

五行是中国古代圣人们通过对自然界研究发现,系统中存在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存在相互作用的现象;系统内的小系统也存在这种现象,且相同的象具有相关性。

给五行下个定义,五行是最简单的双向控制系统,且系统及系统内子系统中的相同的象具有相关性。

明白上面道理以后,在实际认识人体组织器官之间相关关系就可以理解啦。

再看看教科书上如何说的;五行是构成世界的五种物质。很显然这是被古希腊四元素学术带偏啦!

从教科书中对上面三个基本概念认识,不难发现,教科书没有从正确的方式认识中国哲学、中医药的核心,而是硬性的将时辰、阴阳、五行往欧洲哲学概念上靠!教科书中更多的概念如经络、气、味、性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但错的不太离谱,以后有时间再讨论。

如果说上面的基本概念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那么在实际诊疗时候教科书上则是拒绝接受先进知识。

中医药的四诊、辨证论治是很久以前,在裸眼视力范围内认识基础上制定的;那个时候人类在裸视的情况下,无法看到人体内的组织结构与各种成分的改变;通过内在疾病对外的表现,医者依据个人经验,推测内在疾病的发病因素,进而进行治疗的一套方法。

必须承认的是,在那时候具有积极意义。

但是随着视力的扩展,人类已经可以借助现代化的设备看到人体内的组织结构与各种成分的改变,很多疾病已经明确发病部位与程度,也清楚发病因素。

而使用四诊的方法无法准确诊断出发病部位与程度,也无法诊断出各种物质改变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四诊显得不合时宜啦!

仅仅依靠内在疾病对外表现的症状、症候群无法准确诊断出内在疾病发病因素的情况下,还拒绝先进的诊断设备、方法;是典型的反智行为。由于这种愚蠢的做法,使用四诊诊断疾病得出的发病因素肯定不会同已经证明的发病因素相同。

由于认识错误,治疗更不可能得到理想的效果。

通过具体事例更能说明问题

冠心病,古代中医药中没有,也不可能有的疾病名称。

主流中医药在认识冠心病的时候,没认真研究冠心病的发病部位与发病因素;仅仅根据冠心病的症状与中医药经典中描述的胸痹相似,就将冠心病归属到胸痹范畴。

要知道,胸痹是很多内在疾病对外表现的大杂烩,肺、心、胃、胸骨、胸部皮肤等出现问题都可归属到胸痹。

还是那句话在裸眼范围内,人类不知道那个部位发生病变,只能根据症状进行归类。这本身没有错,毕竟在那时已经是最高水平啦!

随着科技发展,人类在已经清楚冠心病实际上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同时还知道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发生在全身各处血管上。

同样是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问题,发生在冠状动脉引起心脏缺血归属到胸痹是正确的话,同样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在颈部、脑部引起脑缺血又归属到啥范畴?发生在四肢又咋归属?

这种认识上的错误直接导致在治疗的时候一定会出现错误。

再从正统的中医药认识论出发看看如何认识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血管出现问题,是血管疾病。血管在中国人的认识中是筋,按照五行认识论,筋对应的是肝。也就是说,动脉粥样硬化实际上是肝出现问题导致的。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冠心病是肝出现问题引起的疾病。同理,发生在全身任何部位的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器官组织缺血性疾病都应当从肝寻找治疗方法。

上面的认识与现代科学对冠心病的认识是一致的,现代科学的认识是,动脉粥样硬化主要是内源性胆固醇紊乱引起,而内源性胆固醇主要在肝脏完成。

通过这个事例,我们发现虽然中医药与西医药认识疾病的方法论不同,对同一种疾病得出的发病因素结论,只要是正确的都应当是相同或相近的;而不应当是相互矛盾或明显不同的。

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另外一个结论,虽然不知道五行的各种相同象为何具有相关性,但是确实有道理,或者说五行认识论是正确的;只是现代人不明白其中的道理罢了。

明白上面的道理以后,再看看中医药对冠心病发病因素的认识,可以说五花八门,乱七八糟,就是没有一个得出与现代科学相同的结论。

很多中医药粉总是爱将中医药的认识论与西医药认识论对立起来,以此为中医药得出的结论与西医药不同找借口,这是不对的。

由于主流中医药【包括教科书上】都认为冠心病属于中医药的胸痹范畴,因此在治疗的使用更多的是使用活血化瘀方法;只要认真学习过中医药的都知道活血化瘀针对的是血液自身淤积,主要用于跌打外伤或妇科疾病的离经之血的治疗。

而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问题,将治疗血液自身淤积的方法治疗血管问题,自然不能从根本上治愈。巧合的是几乎所有活血化瘀药材都有扩张血管作用,因此使用以后确实能缓解冠心病的症状,却不能使动脉粥样硬化减退。

当然还有采用补气补血治疗的,其实这类中医也挺搞笑的,天真的以为心脏缺血了就应当补血,心脏缺血无力推动血液运行就补气。其实这类人根本就是幼稚!

出现上面众多错误的根本原因在哪里?

现在中医药院校使用的第五版教材,主要是在第二版基础上增加而成;而第二版又是在第一版基础上扩充的。

换句话说看现在的教材应当回首看看第一版教材的编者们都是那些学者,以及他们的知识来源与构成。

第一版教材是上世纪50年代老五校的教师编写,那时候的教师多是来自过去全国各地的名医大家,家承师承以及更早时候各种中医药学校的学生。家承师承的学习内容无从考证,专科学生学习的内容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刚好那个时代发生两件影响至今的大事件,一是废除中医药,二是东西方文化哲学大辩论。

哲学大辩论没有找到阴阳五行的真正内涵,导致中医药的基石阴阳五行认识错误。

废除中医药的浪潮让那时候的先贤认识到中医药确实落后了,需要学习西方先进知识;但要却没认识的中医药的诊疗大环境已经发生变化。

在这两种大背景下,一方面基础概念往西方哲学上靠,另外一方面顽固的坚守古人制定的诊疗方法。

路经理论在中医药这一百多年的发展史上被体现的淋漓尽致,我并不是指责明国时期的前辈,他们为继承发展中医药做出他们那一代人应做的巨大贡献;在西学东渐,德先生赛先生占据绝对优势的时期,依然固守中医药中国文化的最后阵地值得今天的后来者尊敬学习。

今天当我们重新审视过去那段历史的时候,不难发现整个学术界都忽略的一个最基本事实是,不论是中国哲学的基本概念的认识,还是中医药的诊断治疗方法都是在裸眼视力范围内得出的。

更没有对东西方哲学认识论进行比较分析,这一点可以从学者们著述的关于东西方哲学文化的巨著中看出,几乎都是从一家一派进行讨论,而不是从各家各派共同遵守的东西方学者们的共性做研究。

最典型的是西方哲学史,从最初古希腊的哲人们开始,分别叙述各家的学术观点。研究东方哲学的也是对各家各派进行分析,更多的是研究各家如何将各自的学说指导人类生活。

由于东西方在最初认识事与物的方法不同,在指导人类生活活动的时候自然出现完全不同的方法;最后导致东西方在科技研究中出现完全不同的方法。

起源于古希腊的认识论共同遵守的方法论是,对存有者的数形等物理属性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数学属性,这个过程是科学研究。再从数学属性演绎到物理属性的数形则是技术性研究。由于需要归纳演绎因此西方发展出严谨的逻辑学!同时要对数与形进行研究,从最初的几何学引申出各种数学知识。

随着光学发展,裸眼视力范围的扩展,不断有新的发现,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出现各种分门别类的专业性更强的科学。

而中国,即使是现在裸眼视力范围扩展以后的数百年,中国的哲学与中医药也没有对新发现的事与物进行中国哲学方式象层面的系统研究!这多少是一点遗憾吧。

中国的认识论是啥样的?

中国文化的主流主要是儒家与道家,他们共同遵守“道”是中国文化的根。

其中《道德经》通过对道的论述以及圣人如何遵循道从事生活工作;《易经》是道家儒家都奉为第一经典,是道中的阴阳派生的六十四卦研究著作。这是一门研究人事周期的学问,也是一本中国古代历史著作。

这两部巨著更多是对道中的阴阳及其派生的八卦六十四卦进行研究,对五行的认识只有很少的章节。

在儒家的另外一部经典《周礼》中对五行的论述要远远多于阴阳的,特别是《周礼·医师》章节有关于中国医学、医生的评价标准。

学习中医药的人不知道《周礼·医师》那里还有最早的营养学知识,以及食疗方法。那个时候就有专门的营养师,即食医!

对照3000年前的食医采用的方法,再看看西方营养师制定的方法,两者明显不同。优劣以后再讨论!现在只讨论基本的方法论。

阴阳及其派生的八卦等来源,易经系辞中说的很清楚,“仰以观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与地,观鱼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啥是象,古人也说的非常清楚“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

本文开始的讨论阴阳的时候已经知道,一阴一阳谓之道。

用现代话说,阴阳就是对存有者根本属性的认识,由此派生的八卦等是对存有者周期问题的研究,可以用于纵向的时间周期与横向的空间周期;如此可以解决古往今来的宇、也可以解决四面八方的宙的一切问题。

中国认识论与西方的认识论都是对世界认识的方法,是否能融合成为一种全新的认识论?

这就要回顾性的学习一下古希腊的圣人亚里士多德关于知识层次的认识问题,第一层次是对存有者物理属性的认识,诸如数、量、形等;第二层次是在物理属性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得得出的数学属性的认识;第三层次是在数学属性的基础上得出的根本属性的认识。

现代科学基本上处在物理属性与数学属性之间来回打转!在自然科学方面上面的认识容易理解;在人文科学研究方面,也要弄个数学公式。

再看看中国认识事物的方法:“物物一太极”、“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与地,观鱼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一物从来有一身,一身还有一乾坤”、“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都是从根本属性出发研究事物。

同样五行也是如此:“五行者,五类也;五类者,象而类之也”“相亲而类之”。

中国哲学方法论是从存有者的物理属性上的象进行归类得出根本属性。

对照东西方认识存有者的物理属性认识就已经出现不同,西方哲学注重的是数、量、形等物理属性;而中国则对象,且可能是形而上的象、也可能是形而下的象,只要是相同的象都归为一类。

东西方认识论是从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出发进行认识事物,但是也要认识到既然是对事物本身的认识,对同一事物只要是正确的认识,最后的结论就应当是相同或相近的。

西方认识事物时候物理属性越详细得出的数学属性越接近事物本身,问题是现在太多的事物的物理属性未知,根本无法得出数学属性。比如细胞作为独立的生命,生存环境中有多少物质不知道。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就无法使用已知的一种或几种物质定性定量的纠正异常的细胞生存环境。这也是现代医学生命科学无法承认细胞生命的另外因素。

中国认识论却能解决这种未知因素的问题,直接从象的角度出发,中医药的归经实际上就是利用植物细胞中的全部物质,且某些物质含量较高或相对较高的特性,补充某些经络、器官等缺乏或相对缺乏的物质。当然根据物质相生相克的理论,也存在利用某些药材中的某些物质较高或相对较高,对抗经络、器官中过剩或相对过剩的物质;这就是中医药理论的补其不足,泄其有余。

在古代人们只是根据象的理论对物质气、味、性等与经络进行归类,但是并不知道具体物质结构式、分子量这些东西;完全可以达到纠正细胞生存环境的目的。这种方法论在现代科学看来简直不可思议,但却实实在在有效果。

还以上面对冠心病的认识为例,从正统中医药角度得出的冠心病发病因素与西医药得出的是一致的----这个过程是从物理属性到根本属性的研究;在治疗时候仍然采用中医药理论对肝脏细胞生存环境进行纠正。如果这种方法是正确的话,那么内源性胆固醇紊乱状态就能恢复正常,与胆固醇紊乱相关的物质、以及相关疾病会症状也会恢复正常-----这个过程是从根本属性到物理属性的研究。

从物理属性到根本属性的研究类似科学研究,是纯理论的,证明是正确的啦。

而从根本属性到物理属性的研究类似技术研究,这需要病人实际使用纠正细胞生存环境的物质看看是否能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在证明是正确的以后,进行数学属性的研究,即找出补充的那些物质,对细胞是如何作用的等等。

这样克服啦因物理属性不足无法得出数学属性的难题!

事实已经证明上述方法确实能使动脉粥样硬化减退,同时还能是血脂、血糖等恢复正常。但是却不知道是那些物质起作用,也不知道其中的机制。

最后谈谈验证问题,同一种疾病具有相同的发病因素,就应当有相同的治疗药物或方法,必须能接受第三方重复性验证。现在很多中医药过分强调个性化问题千人千方;这是不对的。比如冠心病共性是内源性胆固醇紊乱,可能因某些人体质、环境造成等因素过早发病,这些个性问题只是促进共性问题的因素;但是最终还是因内源性胆固醇紊乱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只有在解决根本性问题的同时改变个人因素才是正确的方法,个人因素的改变程度也是是否能治愈及愈后是否复发的关键。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